返回

善败者刘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建国大业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打战从来不是闹着玩的,要报仇还得养精蓄锐一段时间,做好一切战备工作。

    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,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。

    刘备准备称帝的时候,不但曹魏没有改朝换代给他创造机会,还被孙权背后下黑手杀害关羽搅和了一顿。

    正当刘备为复仇之战做准备的时候,先是一代枭雄曹操死于洛阳,曹丕即位“魏王”。几个月后,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冬十月,曹丕强迫当了一辈子傀儡皇帝的汉献帝“禅让”,东汉政权被实施了安乐死,正式宣告灭亡。

    刘备称帝的时机,终于成熟了。

    于是,刘备手下的员工以空前高涨的热情,积极投入拥戴老板称帝的准备工作中,比如找祥瑞、定礼仪、择吉日等。

    值得一提的准备工作,是为仍然健在的汉献帝刘协大办丧事,隆重举办追悼会。因为有传言说,刘协已经被曹魏集团谋杀了。连曹魏阵营也有不少人相信这个传言,甚至连曹植都为汉帝发丧痛哭(闻魏氏代汉,皆发服悲哭)。因此,对刘协被害的传言,刘备是宁可信其有,不愿疑其假。

    所谓盖棺论定,对皇帝的定论有一个传统做法是加谥号,是在皇帝死后进行的。不过这一常识,在当代遭到了无情的挑战。挑战者是某些影视剧无知无畏的导演和编剧,他们让活着的帝王有了死后才能获得的谥号,甚至让帝王本人口口声声拿谥号自称,超前意识着实令人惊叹不已。

    汉朝号称以孝治天下,皇帝的谥号一般先取一个“孝”字,后面一个字才是表示善恶褒贬的主体。比如汉文帝的谥号是“孝文皇帝”,汉景帝是“孝景皇帝”,汉武帝是“孝武皇帝”。

    刘备集团给宣告死亡的皇帝刘协的谥号是“孝愍皇帝”,按照一般的称呼,应该叫作“汉愍帝”,意思是他的生活是悲惨的,国家是不幸的,不但把皇位弄丢了,还被人结果了性命,非常值得同情和哀痛。

    通常称呼的“汉献帝”,是曹魏集团给的谥号“孝献皇帝”。“献”字在谥法中的解释有好几种,这里应当是“聪明睿智曰献”,意思是刘协一向十分聪慧(这是事实),尤其是以洞察天道的大智慧,懂得曹魏代汉实在是顺天应人(这是拿他开涮),因此自愿“禅”位于曹氏。当然,古人有时候也是十分幽默的,不排除曹叡(实际上汉献帝禅位之后被封为山阳公,死于公元234年,当时曹叡在位)自恃才学,玩一个文字游戏,以“献”字明褒实贬,明者是称赞刘协聪明过人,暗中则讥讽他以天下为公的精神,把皇位给“献”了出来。在一般人看来,刘协“献”出皇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,因此这个意义被广泛接受和认同,一看到这个谥号,许多人就想起刘协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、最后被迫禅位于曹魏的悲惨画面,导致此后一千多年几乎没有帝王再敢用“献”字作为谥号。

    蜀汉用“愍”,曹魏用“献”,说到底都是舆论战。

    皇帝即位,不论内心有多么兴奋多么着急,按照惯例都要推让三四次,然后大臣们纷纷表示为了天下,你就勉为其难当了这个皇帝吧,你不当我们就不活了,最后皇帝才摆出一副被逼无奈的痛苦表情,答应登基。

    刘备也不例外。虽然早就为称帝做了舆论准备,程序还是一样都不能少。员工们一拨一拨地劝进之后,他还是表示坚决不同意。

    劝进尚未成功,员工仍须努力。当然员工们上书劝进,说的也不完全是废话,而是有理有据,扎扎实实走过场。

    最扎实的要数办事一向扎实的诸葛亮。为了劝老板当皇帝,他先从大道理出发,拉出与刘备情况相似的东汉光武帝,指出天下无主,你来做皇帝的位子是舍我其谁当仁不让。然后从实际出发,指出你不当这个皇帝还真不行,因为员工们给你打工,一方面是为了国家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,都想混个好前途。你当皇帝把事业做大他们当然很积极,如果你不当皇帝,你的事业就没有曹魏大,搞不好一些员工会为了更大的饭碗而跳槽走人。

    眼看大道理小道理都有了,该走的程序也走了,刘备才答应称帝。

    公元221年四月初六,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。

    从涿县街头摆地摊卖草鞋的一介平民,终成大汉皇帝,刘备成功的背后,是出生入死的征战,是抛妻别子的悲伤,是历经磨难的不屈,是百折不挠的奋斗。

    自古成大事者,不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

    诚哉斯言!

    刘备建立国家,国号是现成的,不用动脑筋,自己是皇族,一向宣称的也是继承汉室,当然不用另取招牌,接着叫“汉”就行了。

    取年号为章武,是效法东汉光武帝的年号“光武”,用意是想与光武帝一样,虽然出身皇族支脉,却能继承大统,延续大汉天下。

    需要指出的是,刘备建立的国家在很多场合都被称为“蜀”。“蜀”是敌对的曹魏以及西晋对刘备政权的诋毁和蔑称,就像清朝建立后称呼明末弘光、隆武、永历三个小朝廷为南明三藩一样,不承认它的正统地位,这不

建国大业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